攒钱也太难了
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
越来越多同事自己做饭带公司,问就是比外卖便宜多了;跟朋友聚会的话题,不再是新款电子产品和名牌包包,而是互相好奇:你存多少钱了?
刷个社交平台,热搜上挂的也是“女孩月薪 8 千只花 15 元,决心攒到 200 万后退休”。
在豆瓣上,还发现一个“丧心病狂攒钱小组”,有 60 万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攒钱进程。里面讨论着各种有关“存钱”的话题:记账软件、存钱法则、定期理财和储蓄型保险......
豆瓣存钱小组的发帖
貌似疫情过去后,比“报复性消费”来得更猛烈的,是“报复性存钱”的风潮?
还真是,央行有公布《2022 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》,数据显示: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 61.8 %,比上季增加 3.7 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居民占 15.5 %,比上季减少 3.7 个百分点。
而且,细品之下还会发现,曾经容易陷入“消费主义”的年轻人,已经逐渐成为这股存钱潮的主力。
在 36 氪后浪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里,全国 2200 名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,只有 6.9 %的人表示他们不存钱,也就是说,剩余 93.1 %的年轻人都有存钱的习惯。
咋就变得都不愿意消费,而是对存钱上瘾了呢?
一方面,3 年疫情,不安全感成了规模最大的现代病,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形势,拿钱去干什么,都没有存起来安心。
另一方面,今年的延迟退休、AI 冲击下,年轻人被“养老焦虑”与“失业危机”所裹挟,看清了有多少钱就享有多大自由的本质。
说白了,大家存的不是钱,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。攒的钱越来越多,才能不因收入和生计而忍受不喜欢的生活。
过往热衷的“包包自由、AJ 自由”,哪里有“离职自由、退休自由、买房自由”让人心动?
存钱只是手段,更好地爱自己才是最终目的。
所以,大家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该存钱了?一般会用什么工具来存钱?今年打算存多少呢?可以点击下方卡片,与深蓝君一起讨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