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保险攻略

这种高发“癌症”,重疾险竟然不赔?

2025-05-04 08:43保险攻略

很多人都觉得,癌症这么重的病,重疾险肯定能赔钱!

其实不然。有一种“癌”比较特殊,它甚至算不上“重疾”,很多重疾险也不会赔钱。
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说说。

一、这种高发癌症,竟然算不上“重疾”?

我们接触过很多起重疾险理赔案件,其中一个案例让人印象深刻:

王女士多年前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,去年查出“乳房恶性肿瘤”,手术后,病理结果为“导管内乳头状癌及导管原位癌,未见明确浸润”,也就是确诊了“原位癌”。

结束治疗之后,王女士申请重疾险理赔,但万万没想到,被保险公司拒赔了。

保险公司的拒赔原因很简单——王女士的这份重疾险,不保原位癌。

都是“癌”,保险公司怎么还区别对待呢?其实,大家普遍认为的“癌症”,和“原位癌”还真不一样。

为了方便理解,我们用发霉的橘子来举个例子:

可以看到:

原位癌:霉菌只停留在果皮表面,不会影响到果肉。癌症:会发生浸润和转移,可以理解为霉菌从果皮侵蚀到了果肉。

从医学的角度来讲,原位癌属于“癌的较早期”,治疗方式不复杂,只要手术摘除病灶,后期也不用化疗,治愈率很高。

而且,原位癌的医疗费也不高,通常只要几万元,很多保险公司就没有将它纳入“重疾”赔付范围。

原位癌非常高发,常见于乳腺、宫颈、肠、胃、肺部等器官,比如乳腺导管原位癌、宫颈原位癌等。

现在,很多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吸引力,会将原位癌纳入轻中症保障范围。

那这个轻中症,具体都保障什么呢?我们下面再详细展开说说。

二、重疾险,不单单只赔“重疾”

在早期,重疾险只能保障几种重大疾病。

随着医学的发展,保险公司逐渐增加了重大疾病的种类。

而重大疾病也有从轻到重的发展程度,期间要用的钱也不少。

于是,保险公司也为产品加入了“轻症”和“中症”保障。

所谓轻症和中症,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“程度较轻的重疾”。

以“Ⅲ度烧伤”为例,根据烧伤面积的不同,可以分为轻症、中症和重疾,保险公司的赔付方式也不太一样:

可以看到,烧伤程度越严重,赔付的钱越多。

如果一款重疾险没有轻中症保障,那要达到严重Ⅲ度烧伤才能赔。按照这个表格,即便Ⅲ度烧伤面积达到15%,保险公司也赔不了。

所以,大家也可以这么理解:轻中症保障扩大了重疾险的保障范围,也拉低了理赔门槛。

即便程度不及重疾,只要达到轻症、中症的理赔条件,也能获赔一笔钱,补偿治疗期间的损失。

所以,大家在买重疾险时,尽量选择能保轻症中症的产品,保障才会更全面。

那在挑选重疾险时,怎么判断一款产品的轻中症保障好不好呢?一起往下看。

三、重疾险的轻中症保障,应该怎么挑

相比起法定的28种重疾,轻症、中症的挑选则要难一些,因为业内只规定了3种法定疾病,至于其他病种,各家保险公司的标准也不一样。

大家在挑选轻中症保障时,可以重点留意下面两点。

1、12种高发疾病要齐全

在挑重疾险的轻中症保障时,关键要看保不保高发疾病,可不能只看保障病种多不多。

重疾新定义只规定了3种法定轻中症,分别是:恶性肿瘤-轻度、轻度脑中风后遗症、较轻急性心肌梗死。

在实际的理赔经验中,我们发现高发的轻中症可不止这3种,而是有12种。

比如原位癌,非常高发,但不符合重疾的理赔标准。若是轻中症能保原位癌,那出险了也能赔一笔钱。

这12种高发疾病,在理赔中很常见,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,大家在挑选产品时可以重点留意一下。

不过,大家在挑选产品时,也不需要过于担心。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重疾险都能保障上述疾病,只是极个别的产品会有所缺失。

2、常见赔付比例:轻症30%,中症60%

前面也提到,满足轻症或中症条件的情况,重疾险能赔一笔钱。

就目前重疾险来看,轻症一般能赔30%,最多能赔3次;中症赔得多一些,通常能赔60%,最多赔2次。

也就是说,产品的轻中症赔付比例能达到这个标准,说明是保障还是不错的。

四、常见问题

在过往的留言中,大家对重疾险的疑问都比较多。我们挑选了其中两个,一起来看看。

1、以前买的重疾险不保轻中症,要退吗?

千万不要轻易退保,而且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:

现在的身体状况能不能买到新产品?新产品会比老产品更有优势吗?

首先,年纪越大,身体也可能会变差,可能过不了新产品的健康告知。

若在这时将老保单退掉,又买不到合适的产品,那保障就会存在“空窗期”。

特别是2021年以前的保单,都是旧定义重疾,在保障和价格上都比较有优势。

特别是甲癌,在旧定义重疾中,确诊即赔100%保额,而新定义重疾则要根据甲癌分期,按轻症或重疾赔付。

另外,若是买了新产品不久后就出险,保险公司的调查必然更加严格,可能会拉长理赔时间。

我们建议,如果缴费压力不大,可以保留老保单,再补充一份能保轻中症的重疾险。

若是缴费压力较大,则最好先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正常投保重疾险,在没有被除外的情况下,先买新的重疾险,过完等待期后再退保老保单。

2、如果重疾险已经赔了重疾,轻症和中症还能赔吗?

大多数重疾险在赔完重疾之后,保单就失效了,之后再得轻症或中症,保险公司也不赔了。

现在保险公司也对产品做了创新,开始推出赔完重疾还能再赔轻中症的产品,比如超级玛丽9号。

如果担心患了重疾之后身体机能、免疫力下降,会被轻中症“趁虚而入”,那这类产品,也能让自己更加心安。

五、写在最后

买保险是为了抵御未来的风险。保障越全面,抵御风险的力度才会更大。

买重疾险,大家务必要留意轻中症保障是否全面,赔付比例是否合适。

同时,也得结合自己的预算、健康状况和需求,才能选到合适自己的产品。

最后,如果还有其他和重疾险相关的疑问,都可以点击下方卡片,预约专业的老师进行1对1咨询。

全部评论

相关推荐
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300多买到50万保额,安利一款大公司少儿重疾险!

    孩子的重疾险,虽然比大人的便宜,但很多时候也不能算是一笔小钱,尤其这两年大环境差,大家都希望能花小钱搞定这方面保障。正好,最近上线了一款「小神龙」少儿重疾险,三百多一年就能保50万,各项保障还很全面。如..

    2025-09-20 08:51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2024重疾险怎么选?|最新1k/3k/5k/7k不同预算重疾险推荐

    重疾险应该怎么买?1000个人会有1000个说法。为了帮助大家在最快的时间内挑选到最适合你的重疾险,我耗时半个多月,前后对比重疾险产品超过100款,仔细扒了上千条条款,最终筛选了市面上热卖的41款重疾险,做了进一..

    2025-09-18 08:48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300多块就能买50万!重疾险榜单新增2款好产品

    对于重疾险,很多朋友都是又爱又恨。爱的是,它能在我们生病后,一次性赔个几十万,让我们不用担心治疗休养期间,家庭各项开支,比如房贷车贷,家人生活费等。恨的是,它价格不便宜,而且产品繁多,条款复杂,一旦买..

    2025-09-04 08:38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重疾险怎么买最好?别再买过时重疾险,最新买法来了!

    我敢说很多人,到现在都没还意识到,自己买的重疾险,过时了!用20年前的价格去买10年前的保障,不仅冤枉钱花了一大把,关键将来出事了,还很可能一分都不赔!那为了你们不再踩坑,今天我就来揭露,保险公司不会主动..

    2025-09-03 08:38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央企出品,最低600元保50万,这款重疾险保障不输超级玛丽

   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由人保寿险承保的达尔文8号领航版。虽然是大品牌公司出品的,但是保费比线下其他大品牌公司的重疾险便宜,保障还不输“超级玛丽”等网红重疾险,而且核保很宽松,结节、乙肝符合条件都能买,甚至..

    2025-09-03 08:34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重疾险确诊即赔?这几点没搞懂前,劝你别轻易买

    提到重疾险,大家可能并不陌生。但很多朋友对重疾险都有一个很深的误解,以为只要确诊疾病就能赔几十万。实际上,重疾险对于不同类别的疾病,理赔条件是不一样的,并非所有疾病都是确诊即赔。有些朋友没有了解清楚就..

    2025-09-01 08:43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每天1.3万人确诊癌症!出现这些征兆,千万要当心

    癌症离我们有多近?最近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答案: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82.47万例,死亡病例约257.42万例。也就是说,平均每天有1.3万人被确诊癌症,每分钟就近5人因癌症去世,这些冰冷的数字看..

    2025-09-01 08:35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买了百万医疗险,得了癌症竟遭拒赔?法院判了

    真人真事,2018年3月,李女士购买了一份保额600万的百万医疗险,不幸在当年10月查出乳腺癌,以为买保险正好能用上,当时还觉得庆幸,没想到最后竟遭拒赔...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是她当时要用到靶向药治疗,但医院没..

    2025-08-30 08:30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蓝医保出重疾险了?值得买的大公司重疾险又多一款

    今天给大家测评一款由大品牌公司承保的重疾险——太平洋健康险的蓝鲸1号重疾险。太平洋健康险是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的专业健康险公司,热销百万医疗险蓝医保,也是由这家公司出品的。虽然是大品牌公司出品的,但是保..

    2025-08-29 08:39
  • 保险攻略

    销量连续5年下滑!重疾险没人买了?

    大家有没有感觉,这几年身边讨论重疾险的越来越少,倒是医疗险、储蓄险等被频繁提起。从重疾险的销量也可窥见一斑,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,重疾险新单保费从1000亿降到200亿左右,直接减少了80%。这降幅,着实令人心惊..

    2025-08-28 08:35